今天是
 
 
 
 
 
 
4. 雨 落 乌 镇 [浙江. 桐乡. 乌镇]
人气:725 日期:2005-12-16 15:21:38

 

 

 

            

 

 

 

去过许多水乡古镇,多遇阳光洒脱、满目春光或秋意浓浓,唯独来到浙江桐乡市的乌镇,让我在那时大时小、飞雨飘飘的境界中,真正领略到了江南水乡的烟雨之魂。

 

如珠的细雨,透过狭长的明清古街上空,落满我的全身。漫步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一种潮潮的空气使我感到温馨而宁静。那醉人的千年古韵,从幽长的老巷、古朴的陈屋中散出一种叫人急于探寻的欲望。过石桥、进宅堂,一幕幕江南风景迎面而来,一个个沧桑的故事从竹椅里长者的脸上跃出。在这里,我切实地悟到了东方神韵的无穷魅力。

 

踏过厚重的兴华石桥,我躲进廊棚下,用立起的相机变焦镜头切换着画面,对准风雨之中的临水民居、过桥行人和河道中悠悠的小船。匆匆飘过的红、绿、兰、白,时隐时现,为这黑 、白、灰的世界融入了夺目的现代色彩。水面上激起的串串水花,载着往来的小船,在迷蒙的雨幕中,划入了梦的境界……

 

虽逢大雨,建于乾隆十四年的修真观古戏台上,依旧锣鼓叮当。悠悠动人的桐乡花鼓戏迷住了雨中远来的外乡人,尤其是戏台台柱上书写的对联“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和横匾上的“以古为鉴”,让人雨中有悟。廊棚下,雨已成帘,而皮影戏馆内却座无虚席。有着800余年历史的桐乡皮影戏正紧锣密鼓,一出“三打白骨精”让游人乐在其中。

 

浓浓的雨境中,我透过古朴、幽长的古弄,看到了弄堂另一头的别有洞天。长者跚跚而行,学童穿堂而过。昏暗的老屋中玩牌的村民和窗前透绿的幽兰,与这岁月的留痕是那么和谐,淡泊的民风使我久久形成的心态得以平和。这静而不繁的老街、幽巷、石桥、旧宅,成为现代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印证,是流光溢彩的世界中一块难得的回归之地。

 

涟涟的水滴,洒落在木屋、石板和水面上,在弹奏起了一首首江南轻柔的古曲中,我来到一代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的故居和童年读书的院落前,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敬慕。在这不足400平方米的地方,青竹棕榈,勃勃生机。置身雨中,我似乎闻到了当年的满堂书香。在“先立于其大,有志者竟成”的立志书院里,我仿佛又看到了先生八岁时读书的情景。小镇,在先生的诸如《子夜》、《多角关系》、《林家铺子》等著作中,留下了深深的乡情和印迹。

 

雨止,日出,雨又落。似乎天公在与我为戏,要让我在这凉爽、轻松而又令人遐想的时光中去光顾历史,重温岁月。走过逢源双桥,又临仁义桥,那原本含义悠长的座座石桥,随着日月的滚动,渐渐被人淡忘,而与桥的情感却日渐厚重。在雨水繁多的江南,巨石搭建的石桥上,青草密布,甚至连小树也从石缝中茂长。乌镇素有“百步一桥”之称,最多时全镇曾有120多爿桥。在现存的桥中,以明代建的通济桥和仁济桥最为著名。两桥成直角相连,半圆形桥孔倒映水中,虚实相接,正成一个圆,故有“桥里桥”之美誉。站在桥上,远远望去,与京杭大运河相连的车溪市河水平静地涌来。听村民介绍,电影《春蚕》、《天下粮仓》等曾在此拍摄外景。那运河中浩浩荡荡的运粮船队的镜头,还有当年从望佛桥上跳下的杜十娘,古老的传说和现代的艺术为这个千年水乡增添了许多趣味和传奇色彩。

 

变幻莫测的夏雨,为古镇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走近处处古迹,犹如撞开扇扇畅开着大门的世界,别有韵味。无论是触摸那根深叶茂的唐代银杏树,还是在六朝遗胜处温故、在“访卢阁”茶馆品茗……处处古风拂面,史迹浓重。这里不单是一处水乡田园的胜景,更是一处历史文化沉积厚重的博物馆,真是“古今兴亡无限泪,空门依旧对溪开”啊!夜宿于老宅,窗外雨滴依旧有声。在品尝着老宅主妇精心烹制的螺丝菜和自制的提神药酒中,慢慢聆听那妙趣横生的“元霄走桥”、“乌镇香会”等典故的由来,这落雨的乌镇,白天和夜晚同样让人领悟着一种境界。

 

        人们常说柔水通灵。雨落的乌镇,天上的雨和地上的水相连成一个世界。这似水柔情的古镇啊,你能听懂我这个远来之人的赞美和倾诉吗?你能理解我这都市人对你良好的祝愿吗?我想,会的.

 

 

 

 

返回前页 】【 双击滚屏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版权所有:梁铭摄影工作室    联系电话:0351-437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