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 梦 境 同 里 [江苏.苏州.同里]
人气:858 日期:2005-12-16 15:11:04

 

 

 

           

 

 

 

 

    苏州,以天堂般盛誉的诱惑,曾在多年前使我饱览了的容姿。然而,却不知距它十八公里处尚有一处令世人叫绝的“世外桃源”、著名的著名的江南水乡——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千年古镇——同里。

 

    说来有趣。夜幕中,当巴士载着我这个外乡游客驰入同里界内时,窗外沿街建筑上尽可是“富士”二字。我好生纳闷,怎么日本富士公司在此办了如此之多的企业。入住三元旅店,朱老板抢先一顿快活,才使我如梦方醒。原来地处姑苏吴江的同里,历史上被称为“富土”(而不是我以为的“富士”),地肥物美,财通四方,人以称“富土”而自豪。然而,名声在外的“富土”却因此而招致了不应有的祸害。到唐代,富土人将名改为“铜里”,依然金光闪闪,引人注目。至宋代,聪明的富土人竟“富”字上去一点,与“土”字相叠再分为二字即为:同里。同乡同里,既不显富,又觉平和,于是“同里”一名便延续至今。一个名称的内涵竟如此丰富,那梦境中的同里将会如何呢?

 

    枕河而眠,整夜都是好梦。

 

    冬日的水镇,仍无寒意。水清叶绿,依旧是一派江南风光。已有千年历史的同里以其石桥、古宅和名人三多而闻名。沿着交叉纵横的河道,沐浴在冬暖的辰光中,我开始心中的寻觅......     作为同里骨架的石桥,在小镇尚存四十余座。这数代并存的建筑,把被十多条河道分割的小岛连成一片,依傍太湖、大运河的同里水系将古镇与外界连通,犹如心脏和血脉一样。造型各异的石桥,真实地映出了历朝历代的建筑风格。漫步在这与河并行的街道上,踏上与路相连的座座石桥,仿佛在于历史对话,聆听着岁月的回声。

 

    桥多,故事多。你看那刻有“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傍歌”的普安桥,好似脑中浮现出明代小镇朗朗书声的学子勤耕图。由宋代文人叶茵捐资所建的思本桥,则道出了旨在告示民众勿忘国耻、百姓之根本的道理。而最富盛名的同里“三桥”,即太平、吉利和长庆桥相连的“走三桥”风俗,取其消灾解难、幸福吉祥之意。成为游同里不可缺少的内容。这里有最旺的桥,也有最绝的桥。有最长的桥,也有短不过5尺独步桥,桥桥成趣。走过悠悠岁月,迎来千宾万客,同里石桥是一部走不尽、读不完的史书。

 

    五湖环境的同里,古代由于交通闭塞,形成了一个寂静的生活空间,这里便成了官宦人家、文人雅士的求静安居之地。这块充满秀气的水镇上,明清以来,上百户毫宅大院、祠堂殿宇诸如三谢堂、承恩堂、耕乐堂、退思园等古建筑群相继落成。而响誉天下、极富盛名的又当居退思园。

 

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退思园是同里的骄傲。园名“退思”,取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一语,彼有含义。当年园主任兰生任清朝重臣,后被解职回乡,耗银十万两建得此园。且不论任兰生是否“退思补过”,“退思园”现在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是园主万万没有想到的,十万花银百姓钱,当得美名天下传。步入园内,远去的历史成了游人温故而知新的好教材。置身其中,更不能不为其精湛的建筑艺术而折服。在这个不到十亩大小的宅院里,尽显造园大师的用心良苦,凝聚了皇家及苏州园林之精华。尤为大胆的是,它西为宅、中为屋、东为园的横向结构令人耳目一新。也许是“思退者”为了藏富,遮人耳目,使来者进宅一看到底而不显起富有。园中浓缩的景致堪称叫绝,亭、台、楼、阁、坊、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皆贴水而筑,故又名“贴水园”。园内“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的寓意,使人深恋天敌虽小却不能尽享大自然美景之惬意。诗琴书画、竹兰梅菊,处处漾溢着一种自然与文化相融的氛围。世道的苍桑愈发印证另外退思园的价值与魅力,到同里不观退思园是为憾事,如退思园不明典故不赏奇景更为憾事。退思园,真是“无意得之,而得之永恒;无意诱之,而诱之置深。”

 

    流水流走了岁月,也流出了古镇源源不绝的文化。古有一百三十三名状元、进士、举人走出同里,今有文人名士数不胜数。水乡的幽静、古朴、退思园的雅致、精美已成为百余部影视片的创作佳地。余秋雨等六十余为大家手笔的《在水一方》,更让古镇同里灿烂生辉。

 

    解读同里,古镇已不在梦境。

 

 

 

 

 

 

 

 

                                              

返回前页 】【 双击滚屏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版权所有:梁铭摄影工作室    联系电话:0351-4377506